文觀系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芋頭美食行銷體驗

 

「不識一個芋仔蕃薯」,此句諺語是借以諷喻人的愚昧無知。

  『食』是每個人日常的重要活動,臺灣農產豐富多元,但是很多人卻對在地『農』產所知甚微;又「蕃薯」「芋頭」常被用來影射不同的族群,但真正來源為何?讓我們溯源探索「蕃薯」「芋頭」的產銷履歷吧!

  隨著11月秋冬季節的來臨,是芋頭的產季,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馮祥勇老師配合農委會農糧署及台灣農業推廣學會,日前舉辦「產銷履銷履歷芋頭美食行銷體驗活動」,帶領文觀、文創二系30位學生走訪公館鄉芋頭生產地,了解芋頭的栽種生產,並實際下田採摘芋仔、親手揉捏製作芋泥球的樂趣。活動期間,也讓學生品嚐田媽媽餐廳以在地食材烹煮的餐點,其中客家風味的芋仔粄更讓人食指大動、回味無窮,真正體驗「食農教育」的真諦。

  苗栗公館鄉農會古雪雲總幹事,也是我們聯合大學畢業的校友,竭誠地歡迎學弟妹的到訪。古總幹事表示,臺灣知名芋頭產地以屏東高樹、高雄甲仙、台中大甲、苗栗公館等就佔台灣總生產量70%以上,一般民眾似乎只知道甲仙跟大甲芋頭,其實苗栗公館芋頭的品質堪稱第一。古總幹事期待聯大學弟妹能多多探索臺灣農產,對產銷履歷農產品有所認識,能了解臺灣在地的飲食文化,也能透過農事體驗的過程,幫忙苗栗優質的農產品及飲食特色行銷出去。

  這次的食農體驗活動,是由馬郭芋頭園園長郭秩均導覽,解說芋頭品種、挑選要訣及健康食用方式。郭秩均是農委會第三屆百大青農之一,也是苗栗公館出生的青年,郭家爸媽在公館種芋頭已經有20多年的經驗。郭秩均表示,苗栗公館是全台第二大的芋頭産區,面積達300多公頃,公館芋頭的特色是纖維少、澱粉質多,所以顏色偏白,口感鬆鬆綿綿,尤其蒸過後香氣十足,品質上真的很讚!這也是他決心回鄉推廣公館芋頭的原因之一。

  客家學院文觀系馮祥勇老師,是這次活動帶隊的老師,每學期都會帶領學生走入鄉村,實際體驗臺灣在地農產的魅力。馮祥勇老師表示,『吃』是每個人日常的活動之一,但因為每天要做的事情,反而忽略在『吃』的過程中,體會農民的辛苦及前人智慧的結晶,更忘了飲食蘊含的族群文化。每每聽到有人用「蕃薯」來表示本省族群,用「芋仔」來影射外省族群;事實上,芋頭才是道地的臺灣種,只不過因為蕃薯形似臺灣島嶼,鄉土詩人吳晟的<蕃薯地圖>,把蕃薯指涉是臺灣,才造成現在人們對「蕃薯」「芋頭」的指稱。馮祥勇老師希望聯大客家學院能落實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的精神,與苗栗各鄉鎮緊密合作,協助推動在地農特產品,也能夠把臺灣多元族群文化及客家文化擴展出去。

(本新聞文、圖由文化觀光產業學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