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秘書室橫幅

 

Top

聯大建築勇奪2021美國建築大師獎全場大獎

聯大建築勇奪2021美國建築大師獎全場大獎

D&A Lab 13件參賽作品全數獲獎估可獲近百萬獎學金!

美國建築大師獎 The 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 (AMP) 近日公佈今年度國際競賽獲獎名單,今年度唯一的New Discovery of the Year - Interior Design室內設計全場大獎最高榮譽,由來自臺灣、首次參加美國建築大師獎競賽就拔得大獎頭籌的國立聯合大學建築學系D&A Lab團隊獲獎,團隊成員包含指導教授吳細顏老師在內還有楊竣惟、陳宥豪、林育嘉、翁葉儒、蘇怡臻等五位大學部同學作品。這五位同學一共報名了十三件作品參賽,不僅是全數獲獎,更在獲得一件全場大獎之外、同時獲得分類大獎的3件Best of Best、9個Winner、17個Honorable mentions,因此本次競賽獲獎總數依照教育部鼓勵學生參與國際設計競賽獎勵辦法初步估計,所有獲獎學生們將可獲得高達近百萬的高額獎學金鼓勵。本次美國建築大師獎建築設計競賽臺灣總共有17所大學獲獎,臺灣僅有國立聯合大學建築學系D&A Lab的作品獲得全場大獎的最高榮譽殊榮。

獲得室內設計全場大獎的作品Arctic Explorer Museum(北極探險者博物館)是由楊竣惟、陳宥豪兩位同學共同主導設計,他們表示作品是以挪威特羅姆瑟Tromsø作為北極探險者博物館設計基地,以融入地形結合自然人文與景觀的方式創造出特殊的博物館展覽空間,希望特殊的空間變化可以讓遊客在岩體和外部之間穿梭移動,穿過不規則的空間和碎化的日光間接地與基地對應並與歷史文化串接。指導老師吳細顏表示,這件作品在整體造型上採取了特羅姆瑟人們在極光下堆石許願的這個特殊文化為發想,因為這個堆砌的手法與TROMSØ對應的歷史創造出了極致的高度和特殊的空間變化特性,有機會喚起人們內心探索的熱情,讓遊客沉浸在豐富的感官體驗中,是一種非常特殊且未見的空間設計,因此獲得室內設計全場大獎實至名歸,而這件作品同時也是室內設計展覽空間類的 Best of Best 大獎。

D&A Lab指導老師吳細顏同時表示,由於實驗室在建築設計教育上要求學生不僅僅只是著重於設計建築外觀,在設計上更是明確指引學生需要瞭解建築外觀雖然重要,但外觀只是空殼,建築的內部與空間規劃使用才是人居真正的活動場域及重點,因此帶領學生在設計上是外觀與室內設計並重且缺一不可,也因為實驗室有這樣的專業設計指引與要求,因此在本次美國建築大師獎中一舉囊括多項室內設計大獎,例如由林育嘉與陳宥豪同學共同設計位於義大利的Feathery snowflakes (雪花般的羽毛)以群山環抱湖光山色的設計理念,將自然環境巧妙的融入飯店景觀,並且創造不同季節裡特殊的風貌,榮獲室內設計組酒店設計類的Best of Best大獎。另外還有楊竣惟和翁葉儒兩位同學設計位於泰國愛侶灣國家公園的Ethereal Natural Living(飄逸的自然生活空間),以蟲繭的外型透過自然構築的方式融入熱帶雨林的思考出發,並且以神經元傳遞的形式讓設計穿梭於樹林的縫隙之間的巧妙設計手法,也同時拿下室內設計組建築內部空間類的Best of Best大獎。更值得一提的是,雪花般的羽毛和飄逸的自然生活空間這兩件作品已經在今年七月同時拿下了美國LIV酒店設計年度新秀建築師大獎和建築、室內設計大獎的多次大獎肯定。

國立聯合大學建築學系系主任鄧慰先教授也表示,創意思考和創造力應用及多元領域並重是國立聯合大學建築學系近年在設計教學上的最大的改變與強化,聯合建築透過適才適用專業與興趣結合,領域分項的個別強化指導方式對設計教育進行了許多變革,因此今年一舉多次獲得國際專業競圖的全場大獎肯定,這同時也是 D&A Lab 指導教授細顏老師和同學共同努力之下的成果,我們希望有這樣的標竿之後,能帶領更多有意願踏上國際舞台的學生加入我們的學習和研究行列,此外,在今年11月27日國立聯合大學校慶活動時,建築學系將同時於建築系館舉辦設計教學成果展,除了有各年級的設計成果展之外,今年度這一系列的國際競賽全場大獎的所有獲獎作品將一併進行展出,歡迎各界踴躍參觀了解國立聯合大學建築學系這一系列的國際大獎作品展

美國建築大師獎 The 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 (AMP) 是教育部獎勵學生參加國際競圖的第二等大獎,由成立於1985年的Famani 集團所創立,其同時也是國際設計獎(IDA)、國際攝影獎、巴黎攝影大賽、倫敦國際創意大賽和年度露西攝影獎的組織者。美國建築大師獎使命是在全世界各地促進對高品質建築設計的欣賞,旨在表彰對建築的所有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個人和團隊,為了頌揚建築、景觀和室內設計領域的創新和創造力,該獎向全球範圍內的參賽者開放,接受來自世界各地建築師的參賽作品。

(本新聞文、圖由建築學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