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大突破!海水產氫‧聯大開發隔離膜傳導效能佳】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是現今各大專校院校務及研究發展遵循之重要指標,其中SDG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Affordable and Clean Energy),意旨確保所有的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永續及現代的能源,本校在長期推動橘綠科技的架構下,努力耕耘,近年也有多項突破性的發展。
潔淨能源的全球研究發展趨勢,由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所說的「得氫能者得天下!」可見一斑。水電解產氫技術別稱為乾淨能源,本校能源工程學系江姿萱研發長與中央大學材料學者王冠文、洪緯璿共同合作,探究通用的電解產氫反應器,找出能在酸性或鹼性水,乃至更複雜的海水都可使用的完整技術。
江研發長在2023年至2024年間擔任國科會研究計畫「電解水產氫之完整解決方案:探討酸及海水環境下之應用-子計畫」主持人,投入海水產氫的研究領域,2025年2月其團隊發表研究成果,團隊找出了完整的電解水產氫解決方案,包括腐蝕電解反應器的問題,以台灣特有的高熵觸媒材料加以突破,該觸媒有上千小時穩定度;另海水內含之塑膠微粒、汙染物跟重金屬等,也以開發的隔離膜加以攻克。
江研發長表示:「在同樣測試環境下,電解時的離子傳導比商用還要好,整體效能略低二到三%,已將薄膜材料擴展到一百平方公分大小。」
本校在潔淨能源領域的持續耕耘,成功突破海水產氫技術的關鍵瓶頸,不僅提升了電解水技術的穩定性與效能,更展現了創新材料在永續能源發展中的重要性。本次研究成果不僅為未來氫能應用開闢了新可能,也呼應了全球對潔淨能源的迫切需求。隨著技術的持續優化與規模化應用,相信這項突破將為綠色能源產業帶來深遠影響,推動台灣乃至全球邁向更永續的未來。
媒體報導連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691986
(本圖由自由時報報導轉載‧文由秘書室撰寫上稿)114.2.18
潔淨能源的全球研究發展趨勢,由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所說的「得氫能者得天下!」可見一斑。水電解產氫技術別稱為乾淨能源,本校能源工程學系江姿萱研發長與中央大學材料學者王冠文、洪緯璿共同合作,探究通用的電解產氫反應器,找出能在酸性或鹼性水,乃至更複雜的海水都可使用的完整技術。
江研發長在2023年至2024年間擔任國科會研究計畫「電解水產氫之完整解決方案:探討酸及海水環境下之應用-子計畫」主持人,投入海水產氫的研究領域,2025年2月其團隊發表研究成果,團隊找出了完整的電解水產氫解決方案,包括腐蝕電解反應器的問題,以台灣特有的高熵觸媒材料加以突破,該觸媒有上千小時穩定度;另海水內含之塑膠微粒、汙染物跟重金屬等,也以開發的隔離膜加以攻克。
江研發長表示:「在同樣測試環境下,電解時的離子傳導比商用還要好,整體效能略低二到三%,已將薄膜材料擴展到一百平方公分大小。」
本校在潔淨能源領域的持續耕耘,成功突破海水產氫技術的關鍵瓶頸,不僅提升了電解水技術的穩定性與效能,更展現了創新材料在永續能源發展中的重要性。本次研究成果不僅為未來氫能應用開闢了新可能,也呼應了全球對潔淨能源的迫切需求。隨著技術的持續優化與規模化應用,相信這項突破將為綠色能源產業帶來深遠影響,推動台灣乃至全球邁向更永續的未來。
媒體報導連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691986
(本圖由自由時報報導轉載‧文由秘書室撰寫上稿)114.2.18
分享